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36章 兵权交割 2

糊清灭洋1880 第136章 兵权交割 2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老将吴凤柱回营,丝毫不敢怠慢,雷厉风行的开始整顿营务。第二天,李林杨派来的五百多个文书就开始对吴凤柱全军登记。吴凤柱震惊!李林杨竟然能轻松拿出来五百个文书!他四五十营兵,小两万大军,也凑不出五十个文书!第四天,不仅仅是所有人员被登记造册。红旗军司令部已经把布防工事图送了过来,并且派出了上百专业军官指导施工!这么上百的专业军官已经是难得了,可是在滦河两岸,红旗军还有更多的军官在指导指挥数万人在施工,构筑工事!

吴凤柱曾经猜度过红旗军的战斗力。在他看来,红旗军如果能够承受百分之二十的伤亡比例,战斗力也就最多是他的两倍。

现在,不那么想了!他认为红旗军的战斗力应当看做是他的部队五倍!也就是说,仅仅是红旗军本身,就相当于清军三百营!那么即便是不算那些团练,这里的兵力也能相当于此前清军的四百营!加上团练,五百五十营!已经与当初的碣石山防线六百营,相差无几!

纳入李林杨麾下的第四天,吴凤柱竟然有了坚守三个月的信心!

李林杨并不知道吴凤柱的想法,刘坤一承诺为他争取时间到十二日。也就是红旗军全军抵达的第二天。因此,他的时间非常紧张。

交割兵权之后的当日,红旗军司令部在总参谋长周纲吉的指挥下已经开始整顿一百五十个团练营了。实际上这些团练营并不全部部署在滦县附近,不过军情紧急,到位一个就处理一个,当即就被分门别类分派了不同任务。

从这些团练的来源,就能看出朝廷对李林杨的防备之心。不仅没有来自山东的团练和部队,还没有来自两广的团练。甚至连和江北接壤的安徽也没有。更没有直隶的团练。

一百四五十个团练,全部来自河南山西广西,与江北系,没错,朝廷里已经把红旗军改了称呼,是为江北系,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团练。

红旗军的官兵除了来自山东和两广,其他的都来自十五个通商口岸。来自内陆的官兵的确比较少。朝廷真真是费尽了心机,严防红旗军继续壮大。

但是他们肯定没听说过一个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这些部队交给李林杨,那么这些部队就会成为宣传队,播种机!

七日一大早,李林杨带领一支辎重队伍和补充兵就北上了。他还要接收其他几十个营的部队,并统一指挥权。

划拨给红旗军指挥的其他五十营部队,除了徐州镇总兵陈凤楼麾下的十营,其他的都来自河南陕西和山西,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湘军!

这支湘军是陕西总兵余虎恩的部队。虽然是湘军,但余虎恩属于左宗棠和刘锦堂派系,所以刘坤一划拨这支部队给李林杨并不犹豫。李林杨的侄子李大明就在余虎恩麾下,现在是记名总兵,领军两个营,是余虎恩麾下的主力。

李林杨马不停蹄,当夜又赶到了冷口关!几个月前冷口关被日军轻易突破,吓了朝廷好大一跳。自此,在冷口关清军就布置了一支人马,几经周折现在嘛换成了朱玉的嵩武军。

归德镇总兵朱玉在这两三个月里,补充了来自河南的民团,兵力扩张到了十个营。但是在碣石山防线大败了一场,伤亡相当惨重。本来他的部队是真正满编一营足足五百兵力,但是现在平均一营还不到四百!

类似他这种后起之秀,在朝中没有根基,兵力虽然扩张了,但是武器弹药补充极为有限,有半数的新兵,干脆就是冷兵器,而且往往都是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因此伤亡比例高于其他清军。

李林杨来了,朱玉很开心。李林杨不仅为朱玉带来了补充兵,而且还都是挑选出来的河南团练兵,全部都是归德镇几个县的兵。地域心理等各种因素,这些士兵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朱玉的指挥,毕竟朱玉是正牌的归德镇总兵官。除此之外,朱玉部也得到了一千支步枪两万枚手榴弹的补充,虽然还是不很够。有了这些补充,足以让朱玉的嵩武军编制成两个团。

李林杨抵达冷口关的当晚就派出了传令兵,命令余虎恩以及李大明等人来冷口关报道。

“此战,冷口关非常重要。”李林杨道“我意命你做冷口青龙这一分战场的主将!”

朱玉没有推辞,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朝气。话说,祝之三都已经是一军之长了,他和祝之三乃是同班同学,年龄都一般大,都是二十七岁。

“只是余虎恩部是湘军……”对于将要划给他的其他部队,朱玉没有多少意见。那几个总兵副将参将手头兵力都不多,而且都是记名的总兵副将参将,实际职务最高的才是一个参将。可是余虎恩不仅仅是自身资格够老,战功够多,更关键的是,余虎恩是湘军三派系中左宗棠,刘锦堂的派系。湘军淮军在国内势力有多大,人尽皆知,想指挥湘军,那得有“资格”。而朱玉,很少人知道他是红旗军。当初李林杨向宋庆老将推荐,也只是说朱玉是他的一个后辈学生。至少,这层关系,朝廷里并不知道。

所以,朱玉的担心,非常实际:老将余虎恩不可能屈尊服从他这个后辈的指挥。

李林杨希望有一支强军,但强扭的瓜不甜,强留的话,战时几乎肯定会出漏子,不起好作用反倒有副作用,道:“如果,余虎恩不能接受,那我就只能把他调走了。不过,你这边的三十营兵力,不会缺少!”

经过一夜商量,李林杨已经把该说的全都说了,朱玉也已经明白了红旗军整体的作战计划。李林杨奔波一天,又忙了一夜,直到早晨才睡下,还不到上午九点,余虎恩,李大明等人到了。

朱玉守在冷口关,背后守军湘军老将余虎恩部十个营守在青龙镇,李大明带了其中两营。李大明打仗勇猛,最初升官的速度不慢,但这几个月朝廷因为李林杨,盯上了李大明。以李大明在锦州血战的战功,在山海关血战的战功,目前是记名总兵。而且,虽然李大明很得老将余虎恩的看中,但是这支部队是湘军,地域隔阂难免,因此李大明想弄个实职的总兵官,几乎没有可能。虽然朝廷已经开始有意打压李林杨,但李林杨仍然有信心给李大明也搞一个实职的总兵官!

“余镇,贵部与嵩武军,等几支部队驻守青龙冷口,指挥必须统一,不知道老将意下如何?”

余虎恩当然认同!这是常识。

但是!

李林杨接着道:“你部从此归朱玉指挥!”

此言一出,不仅余虎恩瞪大了双眼,其部下也哗然。要知道余虎恩从军几十年,从太平天国时期杀到左宗棠西征,乃是老资格的总兵官。常理的话,应当是余虎恩指挥朱玉。但是呢,领兵打仗,最是现实。这种老将,冲锋陷阵或许还行,维持军心也还能做到,可是指挥近现代的部队打仗,已经难堪重任。

“余镇,切莫看朱玉年轻。要知道当年飞将军刘锦堂血战西域也不过二十来岁。”

当年,余虎恩是在刘锦堂麾下作战的。虽然朱玉的将才,不能和一代湘军名将刘锦堂相比,但是对手也不一样的!朱玉擅长的,刘锦堂不一定能玩得转!

余虎恩瞪着大眼,怒视李林杨。但李林杨还在继续说:“还望老将军顾全大局,莫要做意气之争。正值国家生死存亡,难道老将军还要争这点虚名嘛?”

余虎恩道:“若是大帅看不上我这老匹夫,我军走人!”

走人,是不可能的。见难以商量,李林杨淡淡的说道:“我给你另一个选择,留下李大明,刘泽都三个营,你部调到吴凤柱军门麾下听令,可行?”

刘泽都乃是余虎恩麾下,另一个陕西籍记名游击将军,带一个营的陕西兵。

虽然,余虎恩这种老资格将领不一定服吴凤柱,但好歹都是湘军。

李林杨态度坚决!打仗,事关生死,事关国家。或许,余虎恩指挥能力比朱玉还要强(可能性很小),战争经验丰富。但是,李林杨绝不可能把一处分战场交给自己并不熟悉,也不很信任的将领。关键是,余虎恩领兵,与红旗军后续的作战计划并不相符,而且还会增加红旗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把某些关系公开化。在红旗军的作战计划中,青龙和冷口关这个分战场,非常重要!

虽然清军很**,上下级之间经常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但是,军令如山,在某些时候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期!

李林杨刚刚坐上大帅的位置,正是找人立威的时间,余虎恩作为军中老将,还是知道轻重的。于是,忍气吞声了一把,带兵去了六音山,归吴凤柱指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