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37章 交割兵权3

糊清灭洋1880 第137章 交割兵权3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解决了余虎恩的问题,冷口青龙这个分战场的指挥序列就理顺了。

李大明以及刘泽都这三营秦军,同样的得到了陕西兵的补充,纳入朱玉麾下。而且,李林杨还给李大明这边划了一个陕西游击将军带领的两个营。然后五个营合编为一个团。朱玉以十五营兵力,也就是三个团为主力,足以“弹压”其他将要纳入冷口青龙分战场的其他五路陕西山西河南的小军头。在清军中,可没有什么空降指挥官,主将如果不是在朝中有足够强大的靠山,那就必须手中有最强的部队,否则下面的将领是不可能服从命令的。

更何况,粮饷全部掌握在朱玉手中。红旗军动用数千人马上千辆马车还在加急向冷口青龙分战场输送粮食,以及棉毛帽子。(类似火车头帽)

为何是帽子,原因,只能说是无奈。红旗军主力部队的军服齐备,但若想兼顾非主力,就力所不逮了。根据人体的生理,头部血流量占了全身的三分之一,因此头部保暖,性价比最高。这话说出来很没有人性,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此之外,有统一的军帽,增加辨识度,也能提高一点凝聚力。这种帽子,红旗军输送至冷口青龙分战场的足足五万顶,很明显不是只为朱玉这三十营准备的。

至于粮食,主要是大米玉米和咸鱼。准备的量非常足,不仅仅是够朱玉这三十个营吃上三个月的,还有更多的储备!只是时间太紧张了,要不然李林杨会运来更多。此战,祝之三部也会参战,而且祝之三部兵力太多,军饷虽然不用考虑,枪支现在还不够,过冬的粮食(包括军帽)必须由司令部支援一二。

李林杨与侄子李大明好几年都没见了,很难得有时间,聊了一刻。李大明向李林杨引荐了他的徒弟,也是其麾下另一个营的营官儿,只有十八岁的武秀才井岳秀。李林杨只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并不知道,这位在清朝灭亡之后,也是陕西大名鼎鼎的一个军阀。

为李大明打仗太勇猛,智谋不足。为了提升李大明部的战术筹划能力,李林杨从随身的参谋中抽出了六个参谋,给李大明组成了一个参谋团队。老李家人才不多,只有李大臣和李大明比较出色,李大臣威海战役中重伤,伤太重,养好了以少将军衔退役去了班达共和王国。担心李大明再有什么闪失,李林杨抽调了一个警卫排,纳入李大明麾下。算是特殊照顾。

司令部警卫营早在威海战役已经抽调一空,扩军三个轻步兵团。只留了营部一少半和一个骑兵连,后来连骑兵连也被抽调大半。现在重建的警卫营虽然还是红旗军精锐,但各级官兵的军事素养已经做不到以一个连为骨干去支撑起一个团了。

私心,人人都有,李林杨也不能免俗。

随即,李林杨又费心给李大明部增加了一支小部队---山西平阳营参将宋占魁带领的两营。使得李大明的部队合计达到七营,任务是阻击关外也就是北向的日军。宋占魁带领的虽然是山西军,但是宋占魁本人乃是山东潍坊人,是九年前的武状元。李大明好武,而且两人同出山东,意气相投,协作问题不大。

在清末的历史上,秦军存在感有点弱,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宗棠西征,其麾下将领在战后占了西北各地大部分的武职,余虎恩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没有什么领头羊。李林杨如此做派,其实是有心打造一支秦军!自古秦兵耐苦战,可不是吹嘘!想想二十八年打下江山的那支部队,长征之后就是在陕北落脚的!

为了激励秦军,李林杨大笔一挥,在一面红旗上写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冷口军的实力比较弱,而且,冷口战场又非常重要。要知道冷口一线的长城,本来是阻击由北向南的敌人的,但战场局势摆在眼前,这一战场几乎是肯定要面对南北夹击而来的日军。虽然地理有优势,而且红旗军也有后手,但危险显而易见!

李林杨很担心这个战场出问题,因此在冷口呆了整整两日。不仅帮朱玉理顺了战场指挥体系,还亲自帮朱玉规划防御阵地。

红旗军虽然还有一个副总参谋长(原本陆军有五个,周润奇,韩堂,冀宏海,闫光明四个已经担任要职)但一则有个人原因,二则就是红旗军主力管理指挥复杂,少不了一个高级的副总参谋长。所以,朱玉这一部本来应当配置一个高级一点的参谋团队,依靠原有的参谋团队,力量还是弱了。以一个团级的参谋团队(实际上只相当于主力部队的营级)来指挥一个师级的部队,而且还是六七支凑在一起的部队,指挥协调难度极高。

才十一月九日,日军已经打到了卢龙。朱玉部的军事部署也基本有了模样。李林杨必须走了。

南面。以山西山西河南几支军队合计十营,驻守关内(南)。北面:李大明则是带领七营梯次防御。

朱玉部两个团,一团坚守冷口关,一个团则是游击接应关南关北的战场。

部署,很合理。但战场往往是不讲理,李林杨临别交代朱玉:“一定要多动脑子,打仗要多想一想,坚决加灵活,对立统一,你要悟透了。”

“我记住了!人在,冷口在!”

“一定要在,阵地和人都要在!”李林杨重复道:“我已经下令祝之三增援。但时间并不确定,最快十五日,最迟二十日,援兵就会到!”

“大帅,给我军旗也提几个字吧。”临别,朱玉给李林杨出了个难题,李林杨努努力,挥毫写下“中原兵,天下雄”!

根据清军的战斗力估计,最多五天,冷口军就要在南面和日军开战了。至于北面,根据侦查,三天之后负责北面防御的李大明的秦军就要和日军接火儿!因此,冷口军至少要顶住日军南北夹击十二天到十七天!由于信息传递不便,无法及时和东北军通报敌情,一旦援军受阻,时间有可能更长。这副重担要靠朱玉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