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81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81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不管涉及到的权贵有多少,开封府的态度必须摆出来。

皇帝有些犹豫,“此事牵扯甚广,若挨家挨户的去查,宗室皇亲必定有怨。八叔,朕下一道旨意让所有宗室以後谨言慎行,此事到此为止,您看如何?”

八王爷:……

八王爷嘴角微抽,觉得这样不如何。

无忧洞里能藏匿那麽多人的原因找到了吗?没找到就再反思反思,看看归根结底到底怪谁。

八王爷没反应,包拯听到这里已经控制不住脾气,王丞相和庞太师看到他的脸色不着痕迹的挪远一点,挪的时候还不忘给八王爷使眼色让他及时避开。

果不其然,他们的脚尖刚刚挪动,眼前紧接着就上演了包黑子御书房骂官家的名场面。

这不是第一次,应该也不会是最後一次。

皇帝很苦恼,被骂也没法还口。

他知道此事就此为止不太好,但是涉及到那麽多权贵,稍有不慎就会惹出乱子,左右无忧洞中的妇孺已经全部救出,只要以後让街道司和都水监加强管控不让水渠沦为盗贼的窝巢,高门大户想买奴婢也没处买。

写道圣旨骂骂就算了,真要喊打喊杀实在不好看。

包拯气的黑脸快要变成红脸,额间月牙都反射着凶残的光芒。

什麽叫以後让街道司和都水监加强管控不让水渠沦为盗贼的窝巢?街道司和都水监以前不管无忧洞是不想管吗?

大宋几代君主对燕云十六州望眼欲穿,至今没有收回来是不想收吗?

还喊打喊杀实在不好看,养出一群欺上瞒下作威作福的蠹虫就好看了是吧?

知道无忧洞怎麽发展成这麽大的规模的吗?都是官家的纵容!

如果不是官家纵容,权贵没那麽大胆子为非作歹,没有权贵在背後给无忧洞的贼首撑腰,京城就没有那麽多被拐子拐走的妇人小孩。

苏小郎先前说过一句话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权贵出钱,无忧洞拐来的幼童无法高价卖出,他们定然不会猖狂到在京城四处作案。

卖到花楼的姑娘是少数,无忧洞出去的孩童大部分都进了权贵的府邸。

官家还觉得没问题?

这能没问题?

皇帝被喷的不敢吭声,几十岁的人了遇见这种场面依旧不知如何是好。

擡头悄悄看看八王爷,很好,八叔只在旁边听着都不敢擡头,他这反应也没有很丢脸。

庞太师上朝时敢和包拯对着骂,这会儿也不吭声。

王丞相、王丞相略过,他和包拯私交甚好,根本不会和包拯吵。

皇帝耐着性子听包拯骂完,怕他年纪大了生气再气出好歹,让人坐下喝口茶好好歇歇,然後好声好气的问道,“包卿,那些被救出来的妇孺可曾安置好?”

“幼童大多归家,还有些实在找不到家人,暂且安置在慈幼院,看过些日子有没有百姓来寻。”包拯平复心情,有条不紊的汇报情况,“那些在鬼樊楼中受到虐待的受害者也暂时安置在慈幼院,他们身上大多都有伤病,慈幼院有大夫随时候命,等他们身体好转再做打算。”

禁军去的巧,鬼樊楼中的贼寇当时正聚在一起找害他们被官府盯上的罪魁祸首,所有贼人都集中在一处,被拐进去的受害者都在另外一处。

也幸好他们分的开,否则那些亡命之徒很有可能挟持无辜受害者来和禁军对抗。

狄青带兵进去时再三叮嘱不能拖延,要趁那些亡命之徒没反应过来一击得手,尽量不要伤到里面的无辜受害者。

按照他们最初的计划,抓人的时候有伤亡不可避免,也是运气够好,救出来的受害者身上都是旧伤,唯有几个添了新伤还是以为禁军是坏人逃跑时摔倒蹭到的。

但是这也意味着,禁军之中也有鬼樊楼的常客。

权贵之中买卖奴婢可以以後再处置,衙门禁军混入此等丧尽天良之辈绝不能容。

这个便宜行事的权利包拯也不是非要不可,不管有没有这个权利,他都不会放过那些曾去鬼樊楼寻欢作乐的人。

包拯为人如何皇帝非常清楚,事到如今,想让他虎头蛇尾结束几乎不可能,看其他几个人的意思,显然也是要继续追究的意思。

皇帝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追究吧,只希望包拯不要把全京城的权贵都关进开封府的大牢。

朝廷需要官员来处理朝政,大牢里没法干活。

包拯郑重起身,“臣包拯代京城百姓多谢官家仁德。”

他们商议的时候场面如何混乱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的结果,只要官家同意继续追查,京城就会有无数百姓对天子感恩戴德。

百姓要的很简单,就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京城没了无忧洞这个贼窝,外城的百姓出门都能安心不少。

皇帝本来还在担心宗室的糟心事,想到百姓面上也多了些笑意,“此事有赖包卿筹谋,朕不敢居功。”

说起来,包卿奏折中提到的那位苏家小郎应要重赏才是。

若非他被迷进无忧洞,无忧洞里的亡命之徒不会连夜聚在一起找真凶。他们没有聚在一起的话,围剿的时候便会有无辜受害者丧生。

最重要的是,那小郎君的记性宛如妖孽,只去一趟就能画出里面的地图。

那张图他看了,都水监的官员拿着工具去画都不敢说能画那麽精准,给他们十天半个月他们也画不出来,而那小郎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只记性好也就罢了,那孩子小小年纪便考入太学名列前茅,若无意外将来也能金榜高中。

有此天才,真乃大宋之幸。

包拯叹息,“苏小郎的确天纵之才,只是这次在地下水渠待的时间太长,又强忍惊惧画下无忧洞的舆图,这几日松懈下来後便一病不起,也不知何时能好。”

皇帝眼皮一跳,“朕派太医随包卿前去诊治,断不可让那苏小郎病出好歹。”

先帝曾以神童召试赐晏殊晏相公进士出身,此後晏相公平步青云官至宰相,至今提起仍是美谈。

他年过半百还未曾发现能和晏相公比肩的神童,好不容易出了个苏家小郎,可不敢让他出事。

快快快,太医院的太医都跟包卿去给苏小郎诊治,谁擅长治苏小郎的病谁留下,等苏小郎病好再回宫复命。

整个太医院都去!宫里一个不留!

记住!宫里一个都不用留!

殿中衆人:……

为什麽感觉官家是为了打发包拯走才这麽着急?

不管怎麽说,有太医跟着回去总不是坏事。

几位老臣行礼退下,走到宫门口时,庞太师拦下包拯问道,“苏小郎,可是上次在开封府见到的那位小郎?”

包拯点头,“正是。”

庞太师叹了口气,看看人家孩子,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