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嶺南九狀元傳奇 > 5 甘露殿上

嶺南九狀元傳奇 5 甘露殿上

簡繁轉換
作者:烈火祖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07:29 来源:搜书1

三隻古雅的香爐正發散著嫋嫋輕煙,三種煙的色澤不同,氣味也各異。

每一種香都是極為難得的香。

而甘露殿裡則溫暖如春。

滾熱的地龍通過銅管將空氣烘得暖烘烘的,

畫屏廣闊,上面沒有花團錦簇的繪畫和刺繡,只有一行行用極精美的鍾王體楷書寫的字。

字,當然是名家手筆,筆法自由灑脫,剛柔並濟,雍容大度,韻味十足。

但上面寫的竟赫然是貞觀政要。

二百年前,太宗文皇帝的“貞觀之治”一直受到褒揚,此刻看著屏風出神的大中天子李忱也同樣在追慕著祖上的榮光。

李忱頭戴折上頭巾,身穿窄袖、圓領的黃色袍衫,上繡著團龍紋,腰系藍田白玉九環帶,足蹬黑緞**靴,華貴異常。雖然是方面大耳,他兩腮的肉卻有些松弛下垂,短粗的臥蠶眉下一雙眸子開合間卻如利劍一般,似乎能夠直刺入人心。

李忱悠悠地歎了口氣。

“太宗之賢,自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貞觀政要的內容他幾乎都能夠背的下來,但是他幾乎每天都在看,他每天都希望能夠從祖先這“千古一帝”的施政中揣摩出應對目前大唐王朝的措施和手段。

雖然他繼位已經五年了,大唐卻仍然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

內,有馬元贄掌握神策軍,是肘腋之患;外,河北三鎮(魏博、幽州、成德)等近二十個藩鎮不遵朝廷號令,更加令人難堪的是會昌(唐武宗)五年滅佛運動中,二十六萬僧尼還俗,解放了佛寺雇傭的十五萬奴婢,多了四十一萬兩稅戶;政府新增土地數千萬頃,卻仍是入不敷出。每年開支要比收入多出三百多萬,而其中的缺口只能是靠提前收稅來解決。

堂堂大唐帝國,怎地如此難堪?

李忱多希望自己的手下也像太宗一樣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這樣的名臣,有李靖、徐績、尉遲恭、侯君集這樣大將,這樣,才能奮起蕩平那些軍閥,驅逐入侵的胡騎,重現四海一統。

可是白敏中、韋琮、崔元式、令狐綯他們能成為房謀杜斷般的名臣嗎?高駢、張仲武又會是李靖、徐績那樣戰無不勝忠心耿耿的戰神嗎?

從甘露殿向外望去,內侍、宮女一個接一個,肅立、等候、看上去個個都是赤膽忠心,但是其中有多少是馬元贄呢?那些門閥世家出身的軍將大臣又有多少是潛在的藩鎮?

李忱心裡一寒。

只有選拔任用新的人,新的勢力,他們是寒門庶族,沒有根基,他們的忠心和才華只能夠獻給朕,只有像太宗皇帝那樣任用徐績、馬周這樣的寒門才能平定亂世。

而且要用南方人,北人世家盤根錯節,南人大族卻多已勢力衰微,尤其是福建、廣州、桂州、邕州、交州地方的人,這些地方雖然遙遠,但對朝廷忠心,又有海利之便,可以給朝廷提供豐厚的海鹽和金錢。

李忱又想起了遠在河西沙州(今甘肅敦煌)的張議潮部,他在大中二年就起義奪回了沙州和瓜州(今甘肅疏勒河以東安縣),但他派出的使者悟真和尚到今年才繞道到天德軍(今內蒙巴彥淖爾市和包頭市之間,烏拉特前東北)由防禦使李丕派人送來朝廷。

河西之地,原本是大唐連接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的走廊,“安史之亂”河西和隴右的軍隊被調到內地平叛。邊防的空虛,讓吐蕃有機可乘。吐蕃采取步步蠶食的策略,佔據了河西,甚至威脅長安。

佔領了河西的吐蕃人,所到之處,焚燒廬舍,驅掠人畜。被俘虜的唐人,老弱悉數殺光,少壯全部充當奴隸,而且用刑極為嚴峻,小罪就用刺瞎眼或用皮鞭抽打,而且隨心喜怒而沒有任何法律。經常囚禁人在深數丈的地牢裡面,關上二三年才放出來。

更讓唐人難堪的是,吐蕃不許他們穿漢人的民族服飾,說漢人的語言。他們只能在每年元旦,穿漢裝祭祀祖先,向東方遙拜,拜完後哭著脫下衣服。

德宗時期,大臣韋倫經過河西,那些被俘的唐人蓬頭垢面,見到大唐使臣,或捶胸流涕,或向東方拜舞,日日盼望王師歸來。

想到這裡,李忱手中握著的一管狼毫筆突然折成了兩段。

恨,有時候是一種力量。

張議潮這樣的沙州大豪同樣遭受了吐蕃的蹂躪,在大中元年(847年)五月,河東節度使王宰率軍於鹽州大敗吐蕃軍,次年十二月,鳳翔節度使崔珙又一舉收復了原州(今寧夏固原)、石門等六關和威州(今寧夏中衛)、扶州(今甘肅文縣)。於是,看到機會的張議潮率眾在沙州發動起義。

他們能站住腳跟嗎?

李忱一直有深深的憂慮,朝廷現在給不了沙州任何實質上的支持,以朝廷的財政狀況也無力發動對吐蕃的大戰,更別說收復河西派出援軍了。

河西沙州究竟現在如何?是不是被吐蕃人屠殺盡了當地的漢人呢?

內憂外患啊!

李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但是他並不是一腔熱血的衝動的孩子。

他是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子,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敬宗和文宗還小一歲。因為他是宮婢所生之子,從小就學會了謹言慎行,不多說話,太和、會昌兩朝,他與眾人在一起時,常常沉默寡言。

文宗、武宗常在宴飲集會之時強逼他說話,以此為樂,稱為“光叔”。武宗為人豪氣,尤為瞧不起李忱,對他不甚禮遇。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病危,宦官馬元贄等認為李忱較易控制,就把他立為皇太叔,“勾當軍國政事”,結果這個時候他才露出崢嶸頭角,迅速控制住了朝廷局面。

李忱一直都是個“扮豬吃老虎”的人。

他能隱忍,也能發作。

他繼位的第二天就能將權傾天下的李德裕、李讓夷等人罷相趕出政事堂。

他看了看刻在碧玉鎮紙上“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這一行小字,慢慢地鎮靜了下來。

“忠賢,忠賢,忠賢。”他喃喃地道。

李忱振衣而起。

“來人,命值日的中書舍人來甘露殿見朕。”

按照唐朝的規製,中書舍人這個職位是在中書省掌製誥(擬草詔旨)的,有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武則天時稱鳳閣舍人,凡詔旨製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這就是皇帝的秘書,而且還是貼身大秘書。

所以他們要輪流值日。

今天值日的是杜牧。

很快杜牧就在小宦官的帶領下一溜煙地來到了甘露殿。

甘露殿一直都是皇帝的書房兼辦公室。

杜牧走進來,見李忱眉頭緊鎖,便行了君臣之禮後問道:“聖人要擬何旨?”

李忱將手向下按了按,道:“牧之,朕想問汝些事情?”

“請聖人明示!”

“元旦過後就要開科考了,你是本朝詩文大家,投行卷者當不少,你可有薦者?”李忱笑吟吟地道。

唐朝科舉本來就不糊名,不謄抄,可以推薦,所以李忱這麽問自然沒有問題,杜牧也沒有搞舞弊的嫌疑。

而且進士科錄取者極少,一次不過二三十人而已。

“既然聖人垂問,臣只有嶺南士子莫宣卿可薦,此子詩文天真自然,如渾金璞玉,讀書雖不算廣博,但對經史都頗有心得,且目光銳利,能直指要害,實是未來館閣之才。”杜牧徐徐而言。

“卿以為莫宣卿未來可用?”

“臣以為,嶺南百年來除張九齡兄弟外,未從科舉得一佳人才,今有莫宣卿這等人才,既是嶺南之福,也是社稷之福。”

“何也?”

“嶺南偏僻,卻有廣大之地,又有海貿之利,誠為社稷未來之要處也,若民風不開,山獠遍地,我開拓嶺南交州等地不知要費多少工夫,今有莫宣卿等嶺南士子得中進士,必倡我大唐文學,傳我大唐聖人之道,純樸民風,移俗蠻獠,得無窮之地,成大唐之臂助也!”

李忱聽得臉上不禁面露微笑。“一個莫宣卿就有這麽大的好處?”

“一個莫宣卿當然不夠,嶺南文治遠落後於中原,但衣冠之族,漸漸南下,過韶關,下五嶺,越珠江,臨大海, 代代努力,代代傳誦,中原文化,浸潤而下,張九齡兄弟是嶺南傑出之才,如今莫宣卿等嶺南士子如得中金榜,必感念陛下恩德,嶺南文風更又傳漫,豈非又是我大唐恭順之地,永附中原,遠勝於不服王化的吐蕃黨項。”杜牧躬身回答,奏對如流。

李忱聽得不住的點頭。

忽聽得殿外有尖聲唱道:“大家(宦官對皇帝的稱呼),有急報——”

但見得一個身穿低級小黃門衣服的宦官急匆匆走進來,趴在地上,雙手呈上一封用火漆封好的書信。

這是十萬火急的急報。

李忱忙伸手取過書信。

黨項叛亂還是沒有平複,數日之前與河東節度使李拭部下發生了激戰,雖然被河東節度使李拭的部下殺傷不少,卻沒有能被驅逐或投降。現在請賞請餉的請求已經隨報發到了。

李忱心裡湧起一陣煩悶。

他沉重地放下手裡的書信。

國力衰微,處處艱難啊!

杜牧侍立在一旁,見李忱滿面煩憂,便道:“聖人煩憂,臣之罪也!”

“為何卿有罪?”李忱驚問。

“主憂臣辱。”杜牧躬身道。

李忱道:“此非誰人之罪也。朕憂慮天下,非一時可解。卿但寬心,朕知卿好讀兵書,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平定亂世,須得卿等為朕籌謀。”

李忱振衣而起,一掌拍在面前案幾上,恨恨地道:“朕必將平滅西虜之寇,掃平天下群醜方自罷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