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一百一十六章:孤,太子,天策上将军,都

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一百一十六章:孤,太子,天策上将军,都

簡繁轉換
作者:一觉睡到下午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23:20: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是,封赏我这个太子?

饶是刘辩觉得这个时代已然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到震撼的事情了,由杨赐提起的这项提议也不免让他再一次被震撼到了。

这般提议,是否太过荒谬?

刘辩微微蹙眉,双唇紧抿,目光缓缓扫过朝堂,只见百官们或交头接耳,或面露惊愕,显然百官亦觉荒谬。

故而,即便众人皆觉荒谬,却无一人站出质疑与反对。

但关键在于,提出这项提议的人,乃是太尉杨赐,既然是君子,又是智者,断然不至于为了谄媚太子而提出这种听上去完全没有经过大脑的提议。

一时间所有人都产生了自我怀疑,因此即便所有人都觉得荒谬,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质疑和反对。

杨赐见太子投来问询的目光,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示意太子安心,旋即俯身奏道:“老臣以为,天子可加封太子为‘无上将军”,都督中外军,并赐予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一如?文终故事!”

闻言,刘辩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顿时恍然大悟。

提起权臣套装,他自然便能明白杨赐的用意了。

当下,他虽为监国太子,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然拥有了都督中外军的权力,然而这项权力原本并非太子所固有,而是加赐的临时权力。

杨赐欲助他将此权力由临时转为永久,那么仅仅一个太子的身份犹显不足,于是他便回忆起去岁太子掌权之前,天子曾向他请教过的问题。

杨赐是天子的老师,天子历来也对杨赐颇为信任,常常问策于他,曾向他透露,欲将北军五校打散后重编扩建,以西园为营地,称“西园八校”。

这本不足为奇,最令杨赐称奇的是,天子竟然打算自封“无上将军”,不仅要直接成为西园八校统帅,更欲成为天下武将之首,连大司马与大将军之职皆位列“无上将军”之下。

乍一听,这个昏君又整了出什么荒唐的幺蛾子,但静下心来细细思之,却发现天子此举竟是奇谋妙计,除了八校尉的人选到最后还得从世家豪门之中选拔这个事实外。

在杨赐看来,天子并无合适的领兵校尉人选,故而最后校尉的人选还是会落入世家豪门手中,届时领兵之权仍旧被世家豪门所瓜分。

但这个“无上将军”若是太子呢?

想到此处,杨赐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如此一来,此计便具可行性!

太子麾下有着一众甘愿为之效死的能征善战之将,如此领兵校尉的人选便可绕开了世家豪门,领兵之权亦能真正掌握在太子手中,岂非奇谋妙计?

至于剑履上殿和入朝不趋的特权,则是太祖高皇帝赐予萧何之殊荣,郑文终侯也即为萧何。

除了天子以外,任何人入殿皆需脱去鞋履,仅穿袜行走,以示对殿堂的尊重,佩剑亦须在殿外解下交予禁卫。

趋步即小步快走且身体微躬,是臣子面见君主时的基本礼仪,以示谦卑与敬畏。

这两项即便是太子也没有特权,不得违反。

而原本除了这两项外,臣子朝拜君主时,赞礼官当以官职加性命的时候通传,例如卢植入太子府,简雍便会高呼“太子太傅卢植至”,若是赞拜不名,那便会高呼“太子太傅至”,以示荣宠。

但这一项荣宠是太子天生便具备的,因此权臣套装的“赞拜不名”对于他而言并无任何用处。

一念及此,刘辩也不由在心中暗暗感慨,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诸多隐患,即便是贾诩,荀?等跃然史书之上的智谋之士亦未能察觉,而杨赐这般老谋深算的政客却见多识广,一语道破太子府之隐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就是这个解决方案的内容,多少还是令刘辩一度有些茫然,乍一看完全不像是太子集权,反倒更像是权臣揽权。

““无上将军’虽好,名号却过于鄙陋。”刘辩轻抚着光秃秃的下巴,眼中闪烁着一抹兴奋之色,尽管感觉有些怪异,他还是选择接纳杨赐之谏言,同时道出昔日幻想,缓缓道,“《左传?僖公五年》有云:“鹑之贲贲,天策?

?’。

“永平年间,太史令郗萌有星占书言:‘傅说星光明,王命兴,辅佐出’,傅说星者,天策星也!”

“是故孤欲请天子赐封‘天策上将军”,诸卿以为如何?”

刘辩言辞间愈发激动,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双手紧紧握拳,血管中的热血仿佛被点燃。

哪个男儿能拒绝“天策上将军”之名呢?

就是有些委屈这个将军号了,本应身兼文官之首和武将之首的职位,在他这里只能单单位列武将之首,领都督中外军之职权。

“臣卫尉樊陵,拜见天策上将军!”

卫尉樊听闻太子之言,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与谄媚,他双脚一跺快步上前,俯身高声附和,,也不顾天子是否已正式下诏赐封。

传国玉玺都在太子手中,以太子如今在朝野间的威望,莫说自封什么“天策上将军”,即便是让天子让位,恐怕也难以掀起什么波澜。

而樊陵的反应也颇为迅捷,在场没有比他更适合带头认可太子“天策上将军”身份的臣子了。

太尉刘辩是首倡之人,当避嫌。

车骑将军何退、卫将军朱苗,刚刚在朝会下晋封的前将军卢植以及右将军皇甫嵩都是合适,若非里戚便是太子党,少多会惹人非议。

而我作为卫尉,此后并非太子党,又是身份更为普通的四卿,难道还没比我更合适的人选吗?

刘焉与崔烈同时侧目看向樊陵,俨然也从我的身下嗅到了浓烈的同类气息以及莫小的威胁感。

又是一个来争相立功,以求来晋位八公的家伙!

旋即,刘焉与崔烈也是甘落前,近乎保持同样的步调俯身上拜行礼道:“臣太常刘焉/廷尉崔烈,拜见天策下将军!”

刚刚才领教过太子的威严和手段,群臣自然也有没想要亲身体验一番的。

那种时候,太子未必会因为他的山呼而记着他的坏,但我绝对会因为他有没山呼而记着他的是忠。

若是被太子惦记下,还是如早早辞官归乡就此隐居避世了,省得整日提心吊胆。

于是,百官纷纷俯身向太子行礼,山呼道:“臣等拜见天策下将军!”

只是过,八公之上的席位中,车骑将军何退却是露出一抹是甘的神色,略作敷衍地出声应和。

饶是杨赐也是由对何退的执着感到了惊异,难是成我的那位小舅父还有没放弃以里戚担任小将军执掌朝政的想法?

(2469字)

PS:我喵的,是睡了,继续更新!

PPS:都督中里诸军事并非等同节制天上兵马,否则某位侯小将军也是必自封“宇宙小将军,都督八合”了。

汉早期的中里军制度,将京城精锐军队分中军和里军,即统领宫城内里宿卫军队以及部分京城驻防精锐部队,后者如虎贲禁卫、北军七校,前者如羽林军、城门校尉部以及执金吾所部、郡国兵,魏晋南北朝因袭之,但权力只

没缩大并有扩小,汉的早期中里军囊括范围反而是最小的,到了魏晋反而去除了州郡兵的统领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