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国日化1981 > 44、第 44 章

大国日化1981 44、第 44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大江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2:03: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纵然这是在海市,离着南州十万八千里呢,但周渔说要想个办法,周三春是一点没怀疑,在他心里,周渔就是有本事,她说能干,一定能干!

周三春立时说:“那咱回去吧,赶紧歇歇。”

周渔点点头,就跟着周三春往后面的家属院走去??日化厂效益好,这家属院也是新建的,周渔瞧着,房子都是五六层,外立面跟南州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就是都是尖顶的,晾衣杆都在外面。

他们租的就是三号楼的一层,周三春边走边跟周渔说:“阿姨姓张,五十多岁,丈夫就是日化厂的,孩子不在身边,人挺热情的,家里是两室,男女分开,都是上下床,一个房间四张床,一个人一天一块钱,包三餐。”

这条件肯定不多好,周三春挺抱歉:“我问了问,条件都差不多,如果要住的好,就得去远一点的饭店了。

周渔并不在意:“不用去,这里就挺好,住得近消息也灵通。”

等着到了,张阿姨果然很热情,正做饭呢,瞧见周渔就说:“没等到吧,不着急,只要等着总有机会的。饭菜马上就好,洗洗手准备吃饭吧。”

这跟住家里真没什么区别。

有问候的话语,还能回来就有热乎饭吃,比很多小旅馆强多了。

周渔去放了东西,宋雪梅给她占了个下铺,自己住的周渔上铺,旁边的一张上下铺,下铺摆满了东西,上铺是空的。

“那个下铺张阿姨住,咱们这屋空了一个铺位。那边张阿姨的丈夫王叔叔住一个铺,还有个从苏省过来进货的,住满了。”

周渔将东西放好,发现床单被罩都是一股非常清新的味道,显然是洗过干净的,对这里印象更好。

等着出去,张阿姨已经做好了饭,一个烧毛豆,一个青椒豆腐丝肉丝,一看就清淡鲜嫩,是正经的海市做法。

跟食堂一样,自己打到碗里吃,到是很干净。周渔就坐在张阿姨的身边,先尝了一口,发现张阿姨看着他们,就笑着说:“味道挺好的。

张阿姨松了口气:“我这里苏省浙东的人多,还第一次住北方人,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惯,吃得惯就好。

张阿姨好说话,周渔就跟着聊了聊:“我瞧着被褥都洗干净了,您这里除了小点,哪里都很好。”

“做生意总要干干净净的。”张阿姨抿嘴笑着,“再说,我们就是日化厂的职工,你们来了不弄干净,还以为日化厂不行呢。”

这就说到周渔感兴趣的地方了,“张阿姨,这里每次都要排这么久吗?”

大概是每个住宿的人都要问一问,张阿姨驾轻就熟,说的有理有据:“每次都这样。现在已经不错了,原先你们这些散户想买都买不到呢。”

“这也就是去年年底,市里下来政策了,说是日化行业可以放开供应,不再是原先那样由其他国营单位订货了,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卖给你们的。”

“你们算是来的晚的,这小徐他们第一批就到了,已经赚了不少钱了。你听我说,就老实排队,拿上一批是一批,你们北方管得严,这种货就是紧俏产品,卖出去就挣钱。”

“可惜啊!”张阿姨显然也是眼馋的,“走不开,要不我也想赚赚这个钱。

周渔笑着说:“我到是觉得您比我们还聪明厉害呢。美国有个故事,说是在上世纪,有个地方发现了很多金子,吸引了许多人去淘金。”

张阿姨本来还以为周渔随便奉承两句,哪里想到,她居然讲起了故事,还是美国的故事,这年头可有不少人跑去国外呢,谁不好奇,她忍不住地停了下来听故事。

“那么多人去挖金子,很多本地人也动心了,跟着去挖金子,只有一个农夫却另辟蹊径,打了很多的铲子卖给他们。结果,挖金子的不一定能挖得到,可每个人都要买铲子,这个农夫就发财了。”

“我觉得您开旅馆跟农夫卖铲子是一样的,都是掌握了挣钱的奥秘。”

别人夸人,那都是一水类似的话,你们离得近真是沾光了,你们这个不就是守着钱来吗?运气真好。

虽然说也高兴,可张阿姨每次都觉得还有些不得劲,她干这个买卖也是需要勇气的,也是用心经营的,怎么说来说去,就成了运气好呢。

周渔这一夸可不一样,不是她运气好,是她聪明,会思考,有勇气还勤劳,张阿姨觉得自己和农夫一样,就是这样的人,立时高兴地不得了:“哎呀,你这个小姑娘真会说话。”

“哈哈哈,我这就是个小旅馆,不过,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们来要做生意,总要住地方,这不就有钱挣吗?他们都说不能弄,我拍板定下的。”

因为有了这一遭,周渔再和张阿姨聊天,那真是什么答什么,周渔跟张阿姨打听业务处处长李晓明,“他也住这个家属院吗?能碰上吗?”

张阿姨连忙摇头:“分了他房子,原先一直住着,不过放开后,大家都想着找他,他就搬到他岳父家去了。

周渔就问:“他岳父家住哪里,您知道吗?”

张阿姨显然被问多了,磕巴都不打,脱口而出:“他岳父是市里的干部,住在市委宿舍,小周啊,你还是老实排队吧,那边是有人站岗的,你根本进不去。”

“而且,你可别想着路上拦李处长,李处长早就放了话,说是老老实实排队,谁要是想走后门,彻底撤销资格。”

谁都没想到,李处长还说过这样的话,周三春立时问:“这么严格啊!”

跟他住一屋的那位徐大哥,一直吃饭没吭声,到了这会儿才把吃完的碗筷一放,说了句话:“这么大厂子,要是没规矩那不就乱了,真以为聪明人就你们啊?这都是大家走过的路了,你们在北方,我在苏省,咱们生意不打架,我说句实在话,老

老实实排队,下次就来一个人守着就行,你们呼啦啦来这么多人,花费高成本高,赚不到多少钱的。”

说完,人家一抹嘴,就进屋去了。

周三春他们都拧紧了眉头,张阿姨瞧着氛围一般,连忙劝:“赶紧趁热吃,都凉了。”

哪里想到,周渔顺手给她倒了一杯茶水,居然还聊呢:“张阿姨,那他怎么上班啊?他孩子老婆都搬过去了吗?”

一般人说到这个程度都放弃了,张阿姨算是见到了钻死牛角尖的,她一看就知道,这姑娘能说会道心思活络,自己有主意,不听劝,不撞南墙是不后悔的。

她叹了口气,直接全说了,“他坐公交车,他老婆叫于雪,本地人,是二院的大夫,有个儿子今年上大学了,就在海市上的,都不住这里了,小半年都没见过了。我们家老宋就是个普通的职工,人家是当官的,厂子这么大,我们根本不认识,也

就了解这么多。“

“小周啊,你听听劝,”这姑娘说话说到她心里去了,她还是愿意多费费口舌的,“别白来一趟。”

周渔就笑了:“我知道了,谢谢您。”

吃了饭,张阿姨在外面收拾,两个男生也跟着进了女生这边屋,直接就问:“经理,你有啥办法?”

能跟着出来的,自然都是聪明人。开始张阿姨说没戏,他们还很失望,可瞧着周渔根本不管,愣是接着问,他们就知道,周渔肯定是心里有成算了。

这会儿没人了,自然连忙问:不让私下接触,只能排队,住在有警卫的宿舍,似乎所有路都断了,怎么听都不像是能找到办法的样子。

周渔直接就说,“我得说服他,但是他又不让别人跟他聊,那就得有个合适的地方,让他听,所以得先探听一些消息。这样,我们分三波,宋雪梅明天去排队去,蒋学名去一趟二院,查查这位于雪大夫是什么科,平时什么时候值夜班。我和周三

春一道在附近逛逛。”

周渔这安排很明确,三个人都应了,就是蒋学名很主动的,出去看了看地图,二院离着也就几公里远,反正晚上没事,干脆走着去溜达一圈。

周渔第二天才知道的,蒋学名已经将消息打听到了:“于大夫是外科的,每周值两个夜班,周三和周六。”

周渔都乐了:“行啊你,够主动的。”

蒋学名揉揉脑袋:“我就寻思,大白天过去问人家大夫什么时候值夜班不太合适,人家还以为我要干什么呢。不如夜里过去,果不其然,我到了以后一问,人家以为我是倒夜班的工人,就告诉我了,压根没怀疑。”

周渔直接表扬:“不错不错,提出表扬,回去就奖励你。”

蒋学名立时笑了起来。宋雪梅看在眼里,都忍不住有点羡慕:“经理,啥时候也让我干点事。我光排队多没意思?”

周渔就说:“排队可不是件简单事儿,你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打听打听消息,说不定哪条就有用呢。”

这么一说,宋雪梅也上了劲儿:“那就等我好消息吧。”

等着吃完饭,先送了宋雪梅去了厂子里,周渔就吩咐了两个人:“我想找周围的川菜和湘菜饭店,本来是我想和三春哥分头找的,既然学名你没事了,你俩找吧,大概就是化工厂方圆两公里的范围。不要自己闷头找,可以问问周边的人,或者出

租车司机也可以。”

周渔这交代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周三春忍不住问:“找这个干什么?”

周渔就说:“我昨天排队的时候,等到最后才出来的,把他们业务处每个人都看了看,这位李晓明处长,不是本地人,一口川省口音。”

“你是想找他吃饭的地方?”蒋学名问,“可是,怎么能确定他一定去吃饭呢。”

周渔解释:“他妻子是本地人,昨天海市本地饭菜你也尝过了,怎么样?”

蒋学名就说:“挺好吃的,挺清淡的。”

“那要一直吃呢?“

蒋学名立时摇了头,“那不行,咱们家里做饭味道都重,而且做法也不一样,这毛豆也没炒着吃过,尝尝鲜行,长时间吃不习惯还觉得没味道。”他也反应过来了,“你是说,李处长在岳父家吃不习惯?”

周渔就说:“我认为是,川省人很能吃辣的,他住在岳父家,肯定是岳父家的生活习惯,来了工厂,食堂里为了照顾所有人都能吃饭,肯定不会做辣菜。他嘴巴能不馋吗?”

“如果是我,又不缺钱,肯定要时不时的打牙祭的。”

这么一说,周三春和蒋学名都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他还坐公交车,也就是说,不能走太远,肯定就在这附近了。那我们找找。”

周渔就说:“去吧。不一定是大饭店,那种川省人开的地道小店倒是更有可能。”

他俩连忙应了,他们走了,周渔也没回住处??她需要说服李晓明,需要一些数据,这会儿去图书馆是最好的。

如是排了两天,也没有排到,倒是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譬如宋雪梅就说:“他们不是什么都卖得好,一共三个名牌产品,雪花膏叫芙蓉面,牙膏叫洁白,还有我们熟悉的黄芪皂。其他的譬如柔顺洗发膏,还有美丽口红卖的都不很好。今天那个李处长上午一上班就出门去了,等到十一点才回来,我听

着里面的人偶尔说了一句:产品就是卖不好,他们也没办法。”

宋雪梅挺聪明的:“我听了以后,就问了问旁边的人,江大姐挺热情的,跟我讲,洗发膏大家都觉得是柔顺了,但洗得不太干净,原先一星期洗一次就可以了,现在三天就得一次,用得快还费钱,就卖不出去。”

“至于美丽口红,大家其实心里可喜欢呢,但是没有人涂口红,不敢涂,就不买了。”

说完后,宋雪梅就眼巴巴地盯着周渔,周渔可太清楚这表情的意思了,上次她表扬了蒋学名,宋雪梅这是等着周渔表扬呢,周渔立刻说:“你这消息很有用,尤其是后面多问的几句,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提出表扬,等着回去奖励。

宋雪梅一下子就千树万树梅花开了,乐的点头:“我也是跟蒋学名学的,有用就好!”

蒋学名和周三春也打探出来了附近的川菜馆和湘菜馆,一共圈定了三家:“一家叫做川香馆,开在巷子里,地方不大,川省人开的,都说地道,菜面条都有。一家就叫小面馆,也是川省人开的,只有面。还有一家叫川味小吃,人不少,就是离得

远点。”

“你觉得他会去哪家?”

周渔摇头:“这谁能知道?只能跟着了。”

“啊!”他们都以为周渔胸有成竹,肯定是那种直接拍板,我们就去哪家,哪里想到她居然说不知道,“那怎么办?“

周渔就说:“但也不难,孩子在本地上大学,周末八成要回来,他媳妇周六值夜班,妈妈不在家,爸爸总要在的,他大概率是回家的,要是打牙祭,周三的可能最大,不能跟着他,咱们都不是专业的,被发现了麻烦大,周三咱们租个出租车,挨

个转一圈就是了。“

这天就是周二,第二天下午下班时间,宋雪梅就慢走了一步,跟着李晓明出的工厂,公交站牌在厂区南边,他却是往北边走了,宋雪梅立时就兴奋了,那边有川香馆和川味小吃,应该就是这两之一。

果不其然,周渔他们晚了十五分钟打车,到的第一家川香馆,一撩开帘子,就瞧见了坐在里面的李晓明,周渔还好,其他三个人都快跳起来了??为了这么合理的遇见,这几天他们可没少下功夫,终于不是白做工了。

周渔无奈地给了个眼色,带着他们直接做到了李晓明前面的那一桌,周渔的位置恰好跟李晓明面对面。过去的时候恰好可以看到他桌子上的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外加折耳根。

真是来打牙祭的。

李晓明看见他们就皱起了眉头,想都知道??搞销售的认人都是一绝,周渔排过一天队,宋雪梅这几天天天露面,显然是认出他们来了。

不过周渔早就交代好了,几个人就跟没认出来似得,一个个商量好了,点了三个菜外加三碗面,坐下说起话来了。

大抵有些出乎意料,周渔就发现,李晓明吃着饭菜,也注意着他们这边,那个目光周渔也熟悉??他应该是看出来了,周渔他们是故意的,想看看周渔他们还有什么花招。

不过无所谓,周渔本就是要吸引对方注意力,让对方听一听自己的想法,对方能发现才是最好的??聪明人才能听出来她的意图。

“你今天又去图书馆了,看到什么了?”这是开始的信号,宋雪梅问的。

周渔就说:“翻到一本杂志叫做国际日化,讲的是美国投资了4200万美元新建了一座日化厂,专门生产洗护用品,用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我就挺担忧的。”

“担忧什么!?”

“我在想,国际日化产品进入夏国市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去年津市日化一厂和日本ZST签订了合同,把他们的产品引进到了外贸商店,卖的就特别好。如果这些产品都进入,那夏国的日化产品还有出路吗?”

周渔这话说完,就听见后面的李晓明发出了哼的一声,显然是不同意她的看法。

宋雪梅继续担任着李晓明的角色,替他发声:“不至于吧,我们的日化产品这些年也在进步,你看,现在洗衣粉也有了,液体皂也有了,顾客反应也都挺好的,咱们这两天在海市日化排队,那真是供不应求。

周渔摇摇头:“这只是暂时的。就跟咱们没来海市之前,觉得南州也大得很,发达的很,但来了海市,看看在川流不息的车流,看看那些建筑街道与行人,你就知道差远了。”

“日化行业也是如此。海市日化看着好,其实很多设备都已经非常陈旧了,那天在家属院我跟一个工人聊了聊,说是还有40年前建国时的设备在用,有四分之一的设备都用了超过十五年。这不是最主要的,技术也落后啊,四五十年代的技术都是

新的了,你知道黄芪皂用什么设备生产的吗?”

宋雪梅本来是配合周渔的,这会儿也听入迷了,直接摇摇头:“什么?”

“二十年代的开口锅,虽然经过了数次技术改造,加装了一系列的设备,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是二十年代的框架。但国际上已经使用什么了?eirich的强化混合反应器,BDM的全自动拌料系统,TV型自动切块机,双联三联甚至四联打印机,设

备差这么多,东西能一样吗?”

后面传来了李晓明放下筷子的声音,周渔充耳不闻,就当没听见接着说,“这只是香皂,其实我们的包装罐,香精等等都存在这个问题。说真的,人家一进来,我们就相当于用铁锨跟机关枪对打,怎么可能打得过?”

“可......”别说李晓明了,蒋学名和周三春都急了,他们是不是这个行业的,却是夏国人啊。

是,大家排队都买不到挺着急的,可也侧面证明,人家生意好啊。虽然说别人挣的钱落不到自己手里,但这是国营厂,起码国家是赚的。

但在周渔居然说,这么厉害的工厂,根本比不过外国的,谁不急啊。

蒋学名直接插了话:“我们有那么多名牌呢,什么叫名牌,就证明大家喜欢,而且是喜欢了很多年。有这样的基础,怎么可能被人家一冲即溃,经理,你也说的太玄乎了。”

“就是啊,经理,外国的确发达,但我们也不都挺好的吗?既然现在能卖得好,以后碰到了外国产品,他们一定也有办法的。”

大概是他们都说了李晓明要说的话,后面的李晓明又没动静了,周渔浑不在意,只问:“是卖得好。可是他们卖得好吗?”

“事实上,海市日化出名是天时地利人和,海市本就是国内的日化原材料重要产地,大量原材料在这里生产,而且海市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建厂时间又长,人民对其印象深刻很正常,外加产品质量过关,过去还统一购销,这才有了如今的名

气”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业务处其实就是签合同的,根本跟销售没关系,是被动的。这样的销售策略,相当于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一旦外资进入,怎么和人家对打?”

“论质量,对方多少年的研发绝对高于我们,论名气,ZST的热销可见一斑,这年头,洋品牌就是最好的广告,更何况,他们比我们会营销得多。”

这话真是太敢说了,要知道,李晓明就在隔壁桌呢,宋雪梅他们都不敢吭声了,“经理,也没这么差吧。”

周渔看出来了,不过这就是事实之一,她并没有危言耸听,她扫了一眼已经没有动静,应该在认真听的李晓明,淡淡地说:“不是差,我的意思是,这些产品可以卖到更好。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他们的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热卖,人们喜

欢的点在哪里?所以,他们可以做出芙蓉面、洁白,但却柔顺洗发膏和美丽口红系列却都失败了,他们没有看懂里面的逻辑啊。”

说完这些,周渔叹了一声,这不是演的,这是真的叹息??夏国的日化产品其实在外资进入之前,有个大爆发,出现了很多名牌产品,但为什么没保住,周渔的观点是因为当时大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卖爆,看不清本质自然也就难以维系。

这会儿吃的也差不多了,钩子也下下去了,周渔就叫了一声:“老板结账!”

出门的时候,她趁着掀门帘往回看,就瞧见李晓明坐在原地,桌子上的菜几乎没怎么动。

等着出了门,走出去老远,周三春忍不住问:“经理,你说他会来找我们吗?”

李晓明原地坐了老一会儿才起了身结账,老板过来瞧着菜没怎么动,就问:“是不是做的不好吃?”

李晓明摇摇头:“不是,我有点事,没心情吃,下周我再来。”

等着回了家,他就一直坐着,周渔那句:他们不知道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热卖,人们喜欢的点在哪里,让他一下子惊了,他一直在签合同,可真的从未想过这些。如今再想想,可不吗?虽然他能清楚的说出厂里三个名牌的好处在哪里,可是

柔顺和美丽他也能说出来,怎么就卖的不行呢。

他似乎真的不知道名牌的本质是什么。

等着妻子于雪回家,他就问:“你觉得我们的香皂和其他香皂有什么不同吗?”

于雪也没在意,一边换睡衣一边说:“海市人不用海市的产品用什么?“

似乎有点意思了,但他还是想不通,一整夜都辗转难入睡,等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单位。

进了办公楼,他就瞧见了等在那里排队的人,今天还是那个矮点的女孩在排队,那个经理并不在,他直接走了过去,想了想后又退了一步,对着宋雪梅问:“你们经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