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南升北降
一枚响箭扶摇而上,凄厉的尖啸声在旷野上回荡,随即在天空炸响。
五里外的战场上,龙卫营和厢军在苦苦支撑战局。
燧发枪的缺点在这一战里暴露出来,一旦敌军破阵,燧发枪便基本失去了作用,就是一根铁棍儿,还不如刀好使。
当然,这个缺点也是需要条件的,敌军如果没有两三倍以上的兵力,加上不要命的冲锋,以及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根本就破不了阵。
饶是如此,使用火器的战果,也比当年冷兵器的交战大太多了。
直到此刻,战事还没结束,双方仍在浴血麋战,辽军的伤亡已大半,总共四万辽军,在耶律淳强行命令全军冲锋的情况下,经过宋军一轮轮齐射,又与宋军刀枪肉搏,此刻辽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
耶律淳仍站在辽军的中军远远观战,此刻他的心在滴血。
今日一场大战,竟损失了两万馀,再加上前些日子被宋军吃掉的一万辽军,
短短半个月内,辽军已折损了三万馀精锐将士。
纵横天下的辽军,从来没有付出过如此惨重的伤亡,此战纵胜,耶律淳回到上京也没脸见耶律洪基。
更何况,耶律延禧还没救回来。
「亲卫,遣五百人上去,绕过战场,到宋军后方一里,皇太孙应该就被关押在那里,速速将他救回来。」耶律淳下令道。
身边的亲卫指挥一愣,然后躬身领命。
一场大战,最后居然不得不动用主帅身边的亲卫上场,可见大战惨烈到何等程度。
亲卫指挥正要转身,耶律淳又叫住了他,眼神阴沉地道:「皇太孙被俘一事,把嘴封死,若传出半个字,夷三族!」
亲卫指挥一凛,急忙指天发誓,一定保守秘密。
耶律淳嗯了一声,淡淡地一挥手。
发誓有用,世上就没有「杀人灭口」的说法了。
救回耶律延禧后,所有知情的人,包括他的亲卫,全都得死。
皇太孙是不充许有任何污点的,这个秘密绝对要死死守住。
现在只能祈祷耶律延禧被俘后,没有向宋军透露自己的身份,否则神仙都救不了他。
耶律淳还是怀有几分侥幸的心思,算算时辰,从耶律延禧被俘,到辽军出营追击,最后引发这场大战,其中的事件一桩接一桩,宋军忙着应战,应该没有时间审问耶律延禧。
退一万步说,就算宋军知道了耶律延禧的身份,如果今日能将他救回来,这件事辽国可以打死不认,两国扯皮几年,便成了永远的悬案,不耽误将来耶律延禧即位。
总之,只要今日耶律延禧能救回来,后面的事一切都好说。
耶律淳望向前方激烈的战场,眼神一片冰冷。
那些前赴后继的辽军将士们打死也想不到,今日自己付出数万生命的这场战争,只是为了那位尊贵的皇太孙而发动的,所有人都是为了他而死。
张快撑不住了,他的身上已布满了刀口,一条又一条,失血严重的他,嘴唇和脸色都无比苍白,可仍咬着牙一次又一次地挥刀劈砍。
头晕,耳鸣,眼花,握刀的手越来越无力,每次抬起来都举若千钧。
张知道,自己可能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刚才自己杀了多少人?不记得了,兴许十几个,兴许二十几个,数字对一个快死的人来说,并不重要。
他只是有点想笑。
入龙卫营多年,好不容易熬到指挥使,能坐到这个位置,其实自己并没有立多少功劳,下的都是血本,官场上的打点,慢慢才升上去。
其实,他是怕死的,通常情况下,遇到危险的第一反应是逃跑,而不是拼命。
今日好像有点上头了。
当时怎麽就热血一冲,决定拼命了呢?此刻的张嵘自己都不太理解当时的想法。
也许,在这支面貌变得不一样的龙卫营里,他看到了家国社稷的希望吧。
小小一个指挥使,家国社稷与他何干?可他偏偏真就是这麽想的。
正如种建中对他的评价,勇武并不出众,但性格油滑,善于临机应变。
他的油滑,是因为看多了国家的屈辱,看不到社稷的希望,既然如此,便只能在个人的前程和性命上多下点功夫。
如果身边的人都懦弱,张一定跑得比谁都快。
如果身边的人全都义无反顾地拔刀而上,油滑的张可以不油滑。
积弱百年的宋军,那些曾经死在敌人刀下的英灵,可曾见今日宋军的血性?
看着周围倒下的袍泽和敌人,张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原来,所谓天下无敌的辽军,也是人生肉长的,一刀扎下去照样俩窟窿。
以后还敢吹嘘「无敌」吗?看看今日的战果,两万多辽军死得透透的。
一道雪光闪现在眼角的馀光里,张嵘下意识闪过,用尽全身的力气挥刀,劈落,一名辽军惨叫倒地。
张身形一个跟跪,急忙以刀为支点,在地上,保持自己倔强的站姿。
「辽人,以后低下头跟我宋人说话!」张嵘奋力大喝。
不远处,折可适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他早就浑身脱力了,是身边几名袍泽死死帮他挡住辽军的攻击,他浑身浴血,前胸后背插了几支箭矢,幸好被鱼鳞甲胃挡住。
距离稍远的邵靖和冯晟等厢军,他们的伤亡更惨重。
厢军的操练,伙食,装备等原本就不如禁军,五千兵马投入战场,几乎须臾间就被吞噬。
邵靖和冯晟此刻的状态也是强弩之末,脑子里一片空白,连思考都没了力气回首环视战场,宋军龙卫营和厢军,总计一万五千兵马,此刻大约还剩下五千来人。
伤亡已上万。
但辽军的折损更大,伤亡已两万馀,最大的战果还是在辽军冲锋时,被燧发枪所杀。
近身相搏后,宋军其实已落入了劣势,体力和拼杀技巧确实不如辽军。
宋军的四位将领,此刻似乎都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而就在此时,一声凄厉的尖啸传来,随即上空突然爆出一声炸雷。
战中的敌我双方不由抬头望向天空。
张嵘和折可适支住摇摇欲坠的身躯,杀疯了的眼神逐渐恢复清明,随即陷入狂喜。
「是龙卫营!是赵郡公传讯!援兵来了,哈哈,援兵来了!」张嵘发狂般大笑起来。
折可适也努力打起了精神,扭头大喝道:「兄弟们,再撑一会儿,援兵来了!赵郡公来了!咱们咬咬牙,给赵郡公看看我宋军好汉的风采!」
周围一片欢呼,疲惫已极的宋军将士们,无论龙卫营还是厢军,短短的一瞬间,精神都振奋起来。
战场上的气氛陡然剧变,原本已经绝望,准备慷慨赴死的宋军,此刻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仿佛爆发出凛冽的杀意,他们眼神冰冷地注视着近在尺的辽军,然后,毫不留情地挥刀。
战场不远处,辽军中阵里,耶律淳也听到了这霹雳般炸响的响箭,心头陡然一沉,眼神阴骜地望向战场的中心。
宋军的援兵,来得好快!已然超出了他的预料。
在耶律淳的预料里,宋军距此十里,至少也要一个时辰后才能赶到。
没想到宋军竟如此神速,这个国家的这支军队,果真与往年大不相同了。
宋军来了,救回耶律延禧的行动就悬了,耶律淳不由焦急起来,面若平湖的脸颊上,终于露出了焦躁志芯之色,
这场仗,其实辽军败局已定。耶律淳很清楚仗不是这麽打的,四万辽军被宋军打败也在意料之中。
但如果连皇太孙都救不回,耶律淳都不敢想像自己回到辽国后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亲卫还剩多少人?」耶律淳扭头问道。
身旁的亲卫一愣,回道:「还剩五百馀。」
耶律淳断然道:「全部派出去,绕到宋军后方,救回皇太孙!」
「可是郡王殿下,您身边——.」」
耶律淳的眼眸如毒蛇般盯住他:「遵令照办,不允许质疑。」
亲卫不得不躬身领命。
片刻后,耶律淳身边的亲卫全部消失,他的身后只剩下一位举着帅旗的贴身亲卫。
看着战场上还剩下的一万馀辽军将士仍在苦苦斯杀拼命,耶律淳眼神淡漠。
明知宋军援兵已至,但他还是不打算鸣金收兵。
他需要这一万馀辽军吸引宋军的注意,腾出时间和空间让亲卫们秘密救回皇太孙。
阶级的差距,不是上尊下卑,不是礼法权利,而是千万草芥能够随时拿出来牺牲,换回尊贵的某个人的活路。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数千年来没变过。
「军心不可溃,帅旗仍立在此处,我先撤回飞狐兵马司。」耶律淳转身就走,没有一丝愧疚和留恋。
这场仗注定了败局,耶律淳必须保存自己,不能傻傻地留在战场上,等着被宋军俘虏。
同时,他还要回飞狐兵马司,思索这场仗的结果如何措辞上疏,如何拿出各种理由推卸或减轻自己战败的责任。
走出几步,耶律淳回头深深地注视着战场。
宋军援兵至,那位传说中的赵郡公想必也亲自来了吧?
倒是很想见一见这位少年英雄,宋国出了这麽一位人物,这天下南升北降已成定局,从此以后,辽国风光不再了。